守护长江精灵,共享美好家园 南京市举行江豚保护应急演练
龙虎网讯(记者 戴梅梅 实习记者 陆平)为贯彻“共抓大保护,不搞大开发”的长江大保护战略,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,5月9日下午,南京市江豚保护救助应急演练在下关滨江风光带江边举行。江豚保护科研专家、一线保护人员、江豚志愿者以及施工单位的救护人员通力协作,完成了本次救助演习。
江豚保护救助应急演练现场
“许老师,你好。我是水上施工平台项目经理。在水上工作平台上游200米左右发现了一头搁浅江豚,江豚右鳍有破皮,受轻伤,已经对现场进行了隔离警戒,现场江面上目前还没发现其他江豚活动迹象,请你们安排救助人员抓紧赶到我们施工现场,帮助我们开展江豚救护。”“收到,我们马上赶到现场,请对受伤江豚进行妥善看护,不要再让它伤势恶化。”
当天下午,在下关滨江水域水上施工平台上游两百米处,一头受伤搁浅的江豚虚弱地躺在岸边的礁石上。江豚观察员在接到消息后,第一时间上报信息并启动应急预案,江豚应急救助小组迅速赶往现场施救,在救助专家的指导下对受伤江豚进行搬移、救助与软释放。
救助员正在将受伤江豚搬运至水箱中
救援人员首先为江豚披上湿布,托住其腹部与尾部放置于担架上,并将两侧鳍肢套入孔中,缓慢移动进行搬移。在将江豚转移到救助专用的水箱后,由两名救助员负责稳定其身体,防止挣扎造成二次伤害,由一名救助员负责泼水,保持江豚表皮湿润,防止其脱水。救助员对江豚外伤进行检查,发现其右鳍有破皮,受轻伤。在发现疮口后,救助员首先对伤口进行初步消毒处理,随后涂抹凡士林。
救助员正在对江豚体表不断泼水防止其脱水
救助江豚所用的专业医药箱
在救助完成后,救助员对江豚的身体数据进行记录,并在观察其身体状况恢复至可以放归条件后,对其进行软释放。将江豚抬出水箱,由救助员托住江豚身体并缓慢放入江中,防止其腹部与尾部接触礁石造成二次伤害。
救助员尽量将江豚放归至深水区
在演习过程中,负责江豚救助的救助人员反应迅速、救助专业,以实际行动展示出对救助江豚这一工作的认真与仔细,展现出对江豚这种长江特有的“微笑天使”的关爱与重视。
教学演示如何利用担架夹紧江豚防止其挣扎受伤
除针对江豚个体的救助保护外,为预防正常江面施工影响江豚生活,最大限度保护江豚安全,科研保护工作组在施工场地周边安放驱豚仪和声学记录仪,配套相应的报警装置。一旦发现江豚出现在施工水域或有靠近施工水域的趋势,视具体情况,将采取暂停施工让其安全通过、或利用超声驱赶仪驱离施工区等方式避免意外伤害发生。
施工区域,探测装置正在水下发挥功能
南京长江江豚保护宣传展馆
孩子们对江豚的寄语
“江豚吹浪立,沙鸟得鱼闲”,这正是美丽长江水域生态最好的写照。江豚被称为“长江精灵”“微笑天使”,是我国特有物种,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,也是长江中仅存的鲸豚类动物。保护江豚就是保护长江,就是保护我们的母亲河。南京一直致力于长江江豚的宣传保护工作,关注长江水域,守望长江江豚,用宣传和救助的实际行动引导鼓励更多人认识江豚、保护江豚。
版权声明:
凡文章来源为"龙虎网"的稿件,均为龙虎网独家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;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"龙虎网",并保留"龙虎网"的电头。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