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统与现代对话 佘玉奇画展6月18日开展
龙虎网讯 佘玉奇,江苏南通人,中国美协理事,中国美协艺委会委员,中国美协专家库评委,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,江苏省紫金书画院院长,江苏省美协理事,江苏省美协山水画艺委会副主任,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艺术学院、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兼职教授。

6月18日,是一个好日子,许多人都会选择这天办喜事,方舟画廊选择这一天为佘玉奇先生办画展当然是喜事。有趣的是办展地点是来凤街一号,玉奇先生属龙,龙凤呈祥,是一个完美的组合。
佘玉奇是一个“有一定级别和分量的人”(薛亮语),吴为山先生在佘玉奇的画中感受到“清雅、灵敏、华滋的境界”,徐里先生认为佘玉奇的画“让人感受到江南的美好,人间的天堂”,冯远先生评价佘玉奇的画“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”,高云先生称赞佘玉奇的作品是“真善美的聚集”。
方舟不大装得下朗朗乾坤,画廊虽小容得了山高水长。这个展览是作者与受众的交流,是传统与现代的对话,是灵魂与灵魂的碰撞,是一次不一样的呈现。
江海平原坦荡如砥,佘玉奇的家在骑岸镇上,那里沟渠纵横却没有山。年少时,佘玉奇对山的认知来自两本书,一本是《芥子园画谱》,一本是《醉墨轩》。
东方万里春
这两本书是教人画画的,《芥子园》偏技法,教人画山、画水、画云、画树......《醉墨轩》是明清到民国期间名家的作品集。过去的画册很少,得这两本书佘玉奇如获至宝,每天对着书又描又画,不知不觉画了几百张,拿给班主任洪老师看,老师笑笑说,“也难怪,摩本是木刻版,照猫画虎能画成这样已经不错了。”
流泉自浩浩
再问,如何远近?如何浓淡?老师说他是教语文的,不会画画。山到底长成什么模样?老师给佘玉奇一本《唐诗三百首》,他说,你去问古人。那时才读四年级,许多典故不知道,还有很多字不认识,老师一字一句给佘玉奇解析,带他去拜会古人。
飞过镜湖,来到剡溪,佘玉奇在梦里与李白汇合,进入一个迷离恍惚、光怪陆离的神仙世界:“千岩万壑路不定,迷花倚石忽已暝。熊咆龙吟殷岩泉,栗深林兮惊层巅。云青青兮欲雨,水澹澹兮生烟” 。
天凉好个秋
“噫吁嚱”,随着李白一声惊叫,高标接天的青山和冲波激浪河川扑面而来。佘玉奇与李白一同感叹“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”。
黄沙莽莽,胡天归雁。佘玉奇穿越时空,与王维一道移步塞外,体悟 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”的壮阔。佘玉奇又随诗人隐居终南山下,享受“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”的闲适。
从王维读到王之涣,再到孟浩然...... 无论是“ 黄河远上白云间,一片孤城万仞山”的大开大合,还是“人随沙岸向江村,余亦乘舟归鹿门”的精细刻画,都像灵魂附体,挥之不去。
佘玉奇也曾经试着用唐人诗意作画,在墙上、在地上,在各种各样的纸上,不说废纸三千,也有三百,效果差强人意。见到刘子美先生,才知道不仅要读书,还要走路,于是去长江边上看山。五山中最隽秀的山是狼山,高不过百米,严格意义上讲,只能算是丘。尽管如此,佘玉奇也激动不已,毕竟明白了深浅浓淡和平远高远。
心境一如
入伍到北京,第一次打靶去西山,五里坨,横山如连,白云飞渡。子弹呼啸而出,立马山鸣谷应,余音不绝于耳,让人心惊肉跳。巍巍乎高山,佘玉奇不敢细看。
再去,这山望了那山高,转而拜长白而观云卷云舒,谒昆仑而悟世事沧桑,足迹遍布黄河以北的崇山峻岭。后来有人说,佘画有北方山水的雄强,这与佘玉奇早年的游历不无关系。
庚寅岁初,找诗句题款,翻看稼轩词,读到“独坐停云,水声山色,竞来相娱”时倍感亲切 。稼轩词里人与山水多有互动,“昨夜松边醉倒,问松我醉何如”。辛弃疾醉眼迷蒙中,把松树看成了人,问树:“我醉得怎样?”恍惚中他觉得松树活动起来,要来扶他,他推推松树说:“走开走开!”在辛弃疾眼里,山水不仅有灵性,而且是可以互动的。
庚寅暮春,佘玉奇作湘鄂游,岳阳楼上,极目远望,湖水浩渺,长江奔流,青山如黛。默读《岳阳楼记》,感动于范文正公的真诚。遇到恶劣天气,他会情绪低落,害怕别人说坏话。
到了春风和煦、阳光明媚的时候,他也会好了伤疤忘了疼,喜形于色。有人说他政治上不成熟,完全可以不说不写,但他做不到,即使受奸人陷害,被贬到邓州,仍要发牢骚,又给别人落下“把柄”。幸好有《岳阳楼记》,范公为山川立传,山川替范公代言,成就了他的“古仁人之心”。
“我见青山多妩媚”,就是“见山是山”。“料青山见我应如是”,就是“见山不是山”。不是山是什么?是可以交流、可以感应的相对应的生命体。“我见青山多妩媚,料青山见我应如是”,两句诗结合起来就是“山还是那座山”,是注入灵魂、人格化了的山。
山河在胸,笔墨自然生动。画中有诗,风云皆可入画。中国画里有故事,需仔细品味,才能读懂。(佘玉奇 邢上颜)
版权声明:
凡文章来源为"龙虎网"的稿件,均为龙虎网独家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;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"龙虎网",并保留"龙虎网"的电头。相关推荐